CNOC近期熱點有哪些~點開告訴你!
發布時間:2018-07-06 資訊來源:核電縱橫 瀏覽次數:1881
中廣核CNOC新聞
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主持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,中廣核運營公司提交的“大型汽輪發電機轉子繞組匝間短路故障精確定位裝置研發”、“大型水內冷發電機定子線棒自動吹掃裝置的研發與實踐”等5個項目得到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,通過鑒定。
近期,CNOC研發的國內首套“壓水堆核電站燃料組件水下智能裝配系統“在嶺澳一期成功完成1組輻照組件的水下重新組裝,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CNOC掌握了核燃料組件水下全方位維修能力,能夠為核電站提供全方位核燃料組件在役維修服務。
在日前播出的央視五一特別節目《無奮斗 不青春》中,來自運營公司的兩位青年員工——宋翔、陳鵬尹用“離核最近的視角”,講述了核電青年員工守護核安全的故事。
由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執行的陽江核電5號機裝料后反應堆關蓋工作順利完成。
此項工作從委托到正式開工僅有5天時間,執行過程中,項目組克服工程機組現場和接口存在較大差異性的不利因素,高標準完成關蓋任務。
隨著D119大修D1SEC002/004PO兩臺泵平穩運行,重要廠用水系統(SEC)所有管線設備無異常,SEC系統襯膠管道更換項目順利完成。從D218到D119大修,歷經四輪大修的大亞灣兩臺機組共計四列SEC系統襯膠管道更換項目圓滿收官。
發電機氫冷器、基座擋風板拆除是發電機檢修關鍵路徑工作。傳統擋風板拆裝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在汽端懸掛貓頭吊進行吊裝。由于發電機汽端作業空間狹小,貓頭吊與擋風板之間距離很短,吊裝時只能在基座本體上懸掛多個手拉葫蘆進行配合,期間需多次倒換吊帶和葫蘆的懸掛吊點位置,工作效率低。此外,擋風板和葫蘆與汽端絕緣引水管距離較近,存在很大誤碰風險。在狹小間隙里進出的擋風板重量高達300公斤左右,吊裝時需要多人手動抬移,存在人員誤傷風險。
針對傳統方法存在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問題,中廣核運營公司發電機檢修項目組經過多年經驗摸索和總結,自主設計了新型氫冷器、基座擋風板吊裝專用工具。
使用新型工具在基座擋風板拆除過程中,不需要多個手拉葫蘆倒用,在狹小空間里不再靠人抬移動,操作人員由原來5-6人減少為只需3人。在提升安全性、提高作業效率、縮短關鍵路徑的同時,還大幅節約了人力成本,使作業現場更加容易管控。
自該工具發明以來,已成功應用于F201等多次大修。
核電站RGL系統(控制棒控制系統)包含棒控系統和棒位測量系統兩大部分,其電纜橫跨反應堆橋架連接兩側設備,每次換料大修都需將61束動力電纜和61束測量電纜全部解開及重連以完成開關大蓋。為確保棒控和棒測兩種通道上電纜連接的正確性,必須在余熱冷卻正常停堆模式下進行控制棒尋址試驗,確認連接不存在交叉。
通常,尋址試驗需對61束控制棒單束提升,每束棒操作涉及動棒方式選擇、棒束閉鎖執行、目標棒位設定等眾多內容,過程非常繁瑣,且必須由主控操縱員配合完成。而在余熱冷卻正常停堆模式下,操縱員需執行大量工作以控制機組狀態,同時若存在升溫和加藥等改變反應性的操作時,控制棒不能移動,因此長期以來,控制棒尋址試驗中斷次數較多,試驗持續時間達到5到20小時不等,在極大增加操縱員工作量的同時,也增加了人因失誤導致尋址試驗失敗的風險。
針對此問題,運營公司RGL項目組對棒控棒位線圈的布置、閉鎖棒束的原理進行研究,設計了一整套新型尋址技術方案,并在紅沿河H203大修中順利實施,最終耗時1小時,既保證了人員的工作狀態,也避免了人因風險,節約大修工期6小時。